當前位置:首頁 > 走進大廠 > 縣情簡介 > 正文

歷史沿革

發布時間: 2021-01-11 09:52:40   作者:本站編輯   來源: 本站原創   瀏覽次數:38449

歷史沿革

 

夏商時代,大廠縣域屬冀州。

周朝時屬燕國地。

秦朝,屬漁陽郡。

漢代,為幽州漁陽郡路縣(后改潞縣)地。

三國時,屬。

西晉,屬幽州潞縣。

十六國時期,今縣域先后屬趙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北魏地,均屬幽州漁陽郡潞縣。

北朝初期屬北魏地,北魏分裂后屬東魏漁陽郡潞縣地。北齊時仍屬漁陽郡地。

隋朝,屬涿郡潞縣地。

唐開元四年(716年),于幽州潞縣東部置三河縣,今大廠縣域大部自此一直屬三河縣地。

五代十國初,屬后梁三河縣。923年,李存勖滅后梁稱帝,隸于后唐薊州三河縣。

后晉天福元年(936年),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賂契丹,三河縣遂屬契丹,屬薊州。

遼開泰元年(1012年),屬遼南京道幽都府薊州三河縣。

宋宣和四年(金天輔六年,1122年),金太祖攻克遼南京(今北京),隨三河為金地。宣和五年(1123年),金以燕京(遼稱南京,今北京)六州還宋,隨三河歸宋。宣和七年(金天會三年,1125年),復為金地。金天德三年(1151年)升潞縣為通州,遂屬通州三河縣。金貞元元年(1153年),改燕京為中都路,置大興府,屬大興府通州三河縣。

 

元太祖十年(1215年),蒙古克中都(今北京),隨三河為蒙古地。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,置大都路總管府,屬直隸中書省大都路通州三河縣。

 

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改大都路為北平府。永樂元年(1403年),明成祖以北平為北京,進行大規模營建。永樂十八年(1420年),改北京為京師,定都北京。永樂十九年(1421年),正式遷都北京,屬京師順天府三河縣。

清代,屬直隸省順天府通州三河縣。

民國三年(1914年),改順天府為京兆特別區。

民國十七年(1928年),國民政府遷都南京,改京兆特別區為河北省,遂屬河北省三河縣。

民國二十七年(1938年)至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8月,日軍在三河縣建立偽縣政府,隸屬河北省冀東道。

民國二十九年(1940年),縣域大部屬薊(縣)寶(坻)三(河)聯合縣四區。民國三十二年(1942年)4月屬薊寶三聯合縣四區第八小區。民國三十二年(1943年)7月屬平(谷)三薊聯合縣十區。民國三十三年(1944)年9月屬三通(縣)香(河)聯合縣二區。

民國三十五年(1946年)1月,聯合縣撤銷,縣域大部屬三河縣二區,9月改為二、三區。1950年6月改為二、四區。

1952年10月,設立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區。

1955年,在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區的基礎上,建立大廠回族自治縣,縣名因縣政府機關設在回民聚居的大廠村而得,隸屬于河北省通縣專區。

1958年4月,改屬唐山專區,同年底并入薊縣。

1961年7月,隨薊縣屬天津專區。

1962年,恢復大廠回族自治縣建制。

1974年1月,天津地區改為廊坊地區后,遂屬廊坊地區。

1989年4月,撤銷廊坊地區,設立廊坊市,大廠屬之。

 



網站首頁  | 走進大廠  | 新聞中心  | 公開公示  | 政務服務  | 民生互動  | 投資大廠  | 網站地圖

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316-8822114 郵箱:dachangxinxi@163.com
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 郵箱:dachang wx@126.com
中共大廠回族自治縣委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版權所有
中共大廠回族自治縣委、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
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
冀ICP備13023028-1號 網站標識碼:1310280014   冀公網安備 13102802000331號
2021中文乱码手机版